算命先生
我不信算命,但个算命先生跟我说了同样的话,应验时丝毫不差!
每句话每个无意义动作都可能是谶语,是十二判词,有预示有寓言有玉的铿锵。每一个走过的,都可能是爱人。
我是一个不迷信的人,对相面看风水之类的事情,总是不屑一顾。那些玄之又玄东西,让人不可捉摸,把命运交给这些东西是极不划算的一件事。
我在乡镇教书的时候,和一大伙子朋友去算了一次命。起因是一个朋友说附近村子里,有一个算命特别准的人,去了不用你说话,就能你家里有兄弟、姊妹几个,报上生辰八字,就能把你一生的命运说的一清二楚。
在这位朋友的鼓动下,我们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踏上了算命之路。在路上,我是极为忐忑的,因为我也想自己的命数,也想提前自己的未来,甚至对自己的命运盲目抱有很大的自信,算命也不过是去找个人验证一下。那时候还没结婚,更想自己的另一半会在何方。
一路上我都在思考。如果自己的命运是一路顺风,平平,或者大富大贵还好,算一次命也值了,且不说算的准不准,至少心里详、和期待的。如果算的命不怎么样或者很糟糕,说自己一生命运多舛,坎坷多难,甚至有血光之灾的,那又该怎么办?
算出好命,有了一份希望,平时受苦受累也不怕,毕竟还有一点盼头。算出坏命,是信还是不信?信则失去,终日惶惶,不信则在心里埋下阴影,日后有不顺之事,必会归责与此,懊恼不已。
在我胡思乱想中,很快就到了算命先生家。那是一个破旧的小院子,斑驳的砖墙,一房顶的杂草,堂屋门的黑漆,剥落的所剩无几,厚厚的榆木门板龟裂开来,深深的缝隙里,堆满了尘土。
算命的先生,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儿,身材清瘦,脸色蜡黄,双目明亮有神。屋内光线黑暗,看不清家具的颜色,在我印象里,所有的家具都是黑灰色,脏脏的,没有一点精神。
朋友和算命的先生相识,就逐一开来。轮到谁算命,谁就坐到算命先生跟前,回答先生的提问,然后把手伸出来,看手相。
提问的内容不外乎生辰八字和想算,是求财求官还是求姻缘。我们那时候都还年轻,正是也不在乎的年纪,加上都受过教育,本就没拿这事当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回答问题也不严肃,嘻嘻哈哈的。
有的说求财,看自己一辈子能有多少钱,有的问自己能当多大官,有的问自己现在的女朋友能不能成为自己的老婆。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钱、权和女人展开的。
算命的先生大抵也,我们都是的,算起命来颇为谨慎,看样子很认真,回答问题也十分小心,尽量说的模棱两可,没有把柄可寻。
凡问姻缘的,都说能成。问前程的,都说好好工作将来有前途,但也做不了大官。只有一个朋友,被算出了好命,说他能当省长,这事在我们朋友中间都成了笑话。
朋友们算命时,刚开始我听了一会,觉的好奇和好笑。后来就失去兴趣,翻看起窗台上的几本算命书来。书是在集市地摊上买的,的封面,上面画着一个如佛陀的人脸,脸上点满了点,并标注上我怎么也看不懂的文字,书的到听说过,是《神相》。
还有一本书,质量一样的糟糕,白色的封面,上面画着一个八卦图,名为《周易》。这几本书都被算命先生翻烂了,粗糙的纸张散开后,又被主人用纳鞋底的绳子装订到一起,变成了线装书。
对《周易》我还是略有了解,《周易》是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易经》和《易传》二部分,了《连山》、《归藏》和《周易》的内容,是一本了不起的书。
轮到我时,我没走过去,只是和算命先生以求教的口气,谈起了周易。在谈话过程中,我看到算命先生目光中的惊诧,对一些命题的判断也犹豫起来。
算命先生竟然不知《连山》、《归藏》二易的存在,让我大跌眼镜。说了半天,先生也没说我具体命势如何,就以学术探讨的方式结束了算命。只记得算命先生说,我在这一伙人中,命是的,前途不可之类的话。
还有一次算命经历,是我结婚之后和老婆、妹妹一起外出回来,在车站边上一位算命的老先生拉住了我们。
当时天上下着细雨,老先生前面铺着一块红色的粗布,上面画着八卦图和一个点满墨点的人脸,旁边放着一个黑乎乎的竹筒,里面有一些算命用的签。为防止这些求的工具被雨淋湿,老先生特意用一块塑料布把它盖了起来。
算命的老先生,有六十多岁,黝黑的脸,花白的头发,眼睛混浊,没有一点仙风道骨之感。身上披着一个蛇皮袋子,只能遮住半个背,整个人可怜兮兮的,在雨中冻的发抖。
我对算命的老先生说,只要算出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就掏钱给他,结果他竟然说我们三个是同学关系。一个是亲妹妹,一个是老婆,可以说是我生命中最亲近的人,竟也没被算出来。
我揭晓答案后,算命先生尴尬的笑起来,我没再说,只是爱心泛滥了一下,觉的其生存不易,遂递给老先生五元钱,快步离开,背后老先生的谢谢之声不时传进耳朵。
我没有看不起算命人的,只是觉的命不是用来算的,命是用来活的。人的一生很短暂,提前了也没,就如我们的结尾,会失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趣一样。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所有的算命经历。后来外出或在街上闲逛,总能见到类似的算命人,有男有女,有的穿着落魄,有的打扮怪异,我都是快步走过,毫不停留,只是心中总会浮现出埋藏在心底的那几段记忆。
当一切不可能已经变成事实矗立在眼前,那么不妨说,金字塔对于我们长久津津乐道的文史常识有一种局部的颠覆能量。至少,它指点我们对文明奥义的解读应该多几种语法,而不能仅止于在一种语法下词汇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