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哪有算命


在村档案中详细着记录了这段传奇的历史风俗

一九九一年元旦是第一届,劳动节是第二届

一九九六年元旦,万志伟代表新郎新娘上台讲话

九八年日子逐渐变好,新娘们都穿上了婚纱

说起两城,大家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迄今已数千年的龙山文化两城遗址,但很多人不曾知晓,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其实这里也是日照红色的主战场,在时代不断的变迁之中留下了无数隽永的印记。

在日照市区往北,两城街道中心往南有座名叫驻跸岭(今称:朱子岭,

远离了硝烟弥漫、战火漫天的历史年代,西屯村逐渐沉静下来,错落有致的果园、树林,青砖红瓦的房屋,老百姓团结和睦,处处充满着、祥和的气息。

一九九六年元旦对于时年二十三岁的西屯村男青年万志伟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起了个大早,将自己收拾利整之后,跟着村里派出的车辆,带着锣鼓队就着急忙慌的出了门。一路上,喜庆的锣鼓声中留下了大家的欢歌笑语,没错,万志伟是迎亲去了,这天是他大喜的日子。

中午之前,万志伟带着新娘过了门,跟亲戚、家人简单吃了顿喜宴。按照当时的风俗,婚事要一切从简,稍微梳妆打扮,万志伟就带着新娘赶到村集体大院,整个大院已经先行布置好了场地,村子里的群众将会场围的水泄不通,甚至有不少年轻小伙爬上了树头,只为一览接下来的盛况。

这一天结婚的除了万志伟,还有村里其他六对新人,他们跟万志伟一样都是来参加婚礼的,而且他们都是。

这就是当时西屯村著名的集体婚礼,很多外村村民慕名而来观望。婚礼仪式比较简洁,七对新人步入会场,村支部讲话、领导证婚、新人代表致辞。那一天的新人代表是万志伟,西装革履的他站在台前,向众人抒发新婚的喜悦和对美好的向往,很激动,也很难忘。

王志伟回忆说,所有流程结束之后,会场会进行精彩的文艺表演,团支部、妇代会、小朋友会提前安排好,就等着在这一天呈现给大家。在文娱活动和精神贫瘠的年代,一场热闹的“大戏”是最受老百姓和期待的。

整个活动落幕就意味着新人的婚礼仪式正式结束,老百姓各自带着板凳回家,新人们牵手走向新的,没有集体宴会吃饭、没有红包礼送、没有礼尚往来,大家都共同维护着这一约定俗成的“规矩”,亲戚邻里关系简单,但是依然和睦融融。

万志伟说,当年西屯村的“集体婚礼”远近闻名,从九一年开办,每年元旦、劳动节两次,如果村里有婚龄青年需提前报名,自主选择其中的一天参加婚礼,迎亲所需车辆、锣鼓队由村里统一出资配备,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当时结个婚,很便宜,不像现在,光婚礼一天又要租婚车、订,又要结算份子钱,购买各种铺张浪费的物件。”万志伟说,的婚礼都讲究传统,良辰吉日需要“算”,他结婚时也不例外,包括另外六对新人,都找算命先生算过,那年的元旦之日不适宜结婚。

后来,虽然心里有点畏惧,怕确实因为日子没挑好遭遇坎坷,但最终他们还是硬着头皮结了婚。结婚后,一起参加婚礼的七对新人陆续生了孩子,家人身体健康、经济条件逐渐改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也就破了算命先生这些旧俗迷信之言。

如今,万志伟的儿子已经十八岁,时不时翻看着照片档案,曾经那段回忆依然历历在目,只是王志伟还一直叹息着这么久的传统风俗只坚持到了一九九八年就再也未能举办下一场,让村里很多人还向往怀念。

不过,现在的西屯村依然坚守着“婚事简办”的优秀传统,没有铺张浪费,没有大张旗鼓,没有骄奢浪费,没有低俗闹婚,大家在热闹中互相分享结婚的喜悦,只是邻里多了些礼尚往来,但是相对而言,关系更亲了,村子实力更强大了。

(若想获取更多日照新鲜事,请日照号外:

点击阅读全文

郑重声明:本文《日照哪有算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