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自学
元朝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动荡不堪,百姓民不聊生。
在清州有个黑石村,村里有一穷秀才名唤张生。平日里张生提一书篓在村道口摆一字摊,专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写写书信。
张生摆了三年字摊,哪想战争愈打愈烈,送信的人也愈发的少了,这可把他愁坏了。没人找张生写书信,他吃饭呢?
却说这日张生依然在村道口摆着字摊,眼看就要晌午仍旧是摊可罗雀,正打算收拾离去之时却见远远走来一白须白眉道士模样的老人。
张生心里正好奇,只见那老道士已经走到了跟前,站在张生摊边就吆喝起来:“八字命理,指点迷津,不准不要钱……”
“兵荒马乱,饭都吃不饱谁还找你算命”张生出言相劝道。
那老道士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太平天下更无人关心命数,有缘自来。”
还真别说,或许是无尽的战乱加剧了村民们内心的不安,或许是图个新奇,倒真有不少男女老幼围了上来。
村里赵大婶的老相好前几日刚过世,的儿子又服役充军去了,她有意为难老道士就把老相好的八字给了老道士,看热闹的都等着老道士出丑。
不料老道士微微掐指后,竟不悦道:“岂可拿过世的人取悦老道我。”
众人闻之一惊,皆暗暗称赞这老道士还真有点本事。
有人开了先河,陆陆续续就有人开始找这老道士算命,不稍会夫张生就见老道士收了十几文钱,心中暗暗道:“我写一封家信也才三文钱,还不及这老道士这会儿的夫来得多。”
张生当下有了决定,趁着那老道士无事便招呼道:“道长还收吗?”
老道士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算是拒绝了张生。
张生心里有些失望,反正也没生意,便坐在地上看那老道士替人算命,自己手上却是暗暗提笔写着字。
时近黄昏,那老道士移步出了村子,张生便也提着书篓跟在那老道士身后,老道士见状也不阻拦,只是任张生跟在身后。
就这般张生跟了老道士十几日,老道士每日停下算命的时候,张生就跟着摆字摊,分明没有人来写书信,可张生却依旧不停写写画画。
一个月后的黄昏,老道士正要离开,只见那张生提着书篓也不跟自己了,朝着来时的路返回去了。
又半月,这十里八乡出了一个会看相的张秀才,其说的话十有都能应验,乡亲们都以为这张生受了那位道长真传,可是张生对此却闭口不谈。
张生凭着看相的本事在这乱世却也过得安稳,家中不仅添置了家用,就连之前被张生典当掉的书画都一一赎了回来,张生的名声也传到了十里八乡之外,人特意登门来访。
这日,村里来了一伍士兵,那领头的伍长找到张生要其看相,张生见其长相丑陋,可俗话说民不与官斗,于是就挑好话说,说其乃人中龙凤、将来必是将帅之才云云。
那伍长听了哈哈大笑,赏了张生一百文钱便带着士兵离开了黑石村。
家境越来越好,可这张生不知为何不再如当初一般四处为人看相,乡亲们都以为这是高人立了规矩,也没觉得有不对。
荏苒十八年过去,那张生膝下已经有了儿女,也不再替人看相。
一日黑石村突然锣鼓大作,一队人马张灯结彩地到了张生家中。
岂料十八年前那个伍长竟是明太祖璋,特遣钦差赠予张生百两黄金,还欲提携张生进京为官,张生收下黄金却辞谢了官禄,璋后并未发怒,仅当这是高人隐士不屑于朝野。
张生依靠着璋赠送的黄金珠宝过上了富足的,他的名声也是越传越广。
但好景不长,几年后,有一京中大员来访,张生见大员天庭饱满,料定必能飞黄腾达,便说尽了好话,岂料这大员回京后竟因一事被贬官降级,反遭厄运。
恼怒不已的大员暗中遣人栽赃张生,不久后,张府便被抄家,张生因此沦落街头,几番颠沛流离后最终竟客死异乡。
原来,这张生在跟着老道人的一个月里,见老道人说一句就记一句,再细细观察那些算命之人面相,将他们都画了下来。从此以后每次看相他便照着老道士说过的依葫芦画瓢。
但等出现了些他不曾画下来的面相,便只能挑些好听的说,终究是遭了大祸。
有道是学艺不精末逞强,欺尽世人终欺已,说的便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