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书籍,书籍大全
喜欢读书的朋友一般也喜欢问别人读过书,一听到别人也读过某种和自己一样的书,就似乎感到了某种共鸣,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欣喜,反之,一听说对方没读过,就不免觉得有某种遗憾。
其实,‘‘读过’’并不能问题,读过一遍也是读过,十遍也是读过,百遍千遍亦然。读过的书多,一般只能读书的广度,其实读书的深度才更重要。‘‘书读百遍,其意自尽’’,讲的就是读书的深度。有时,一部具有深厚底蕴的书,即便千遍百遍的读,也未必能穷尽其意蕴。
当然,还要了解一点就是,不是所有的书都百遍千遍的读。那些对于自己不适的,也就是对于自己无意义的书,肤浅恶俗的书,甚至勉强读一遍都是对时间的浪费。至于利性的书,为了应付考试一类的,读到有把握能通过考核也就可以了。只有那种经典的,是流传数百年以上的书,而且让你能感到从中有所收获的好书,才值得你无数遍地去品读玩味,深入体悟。
个人觉得从数千年中华悠久历史文化角度看,现当代的白话类图书大多是适应时宜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极少极少。我少年时代曾立志非竖版繁体,非文言文的著作不读。其实也不是绝对,比如白话著作《红楼梦》就非常经典,百读不厌。还有南怀瑾的著作,白话诠释三教经典,也非常有价值,所以,该变通就得变通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中华文化的永恒价值大多数还是在文言文的古籍里。
清代可谓中华国学回光返照的年代,而清代以后的国学著作大多无足观矣。
对我辈学易而言,六爻纳甲法中,黄金策总断,千金赋直解,以及《增删卜易》,《卜筮正宗》,《易隐》等;四柱命学中,《渊平》《三命通会》《滴天髓》《子平真诠》等;奇门遁甲中,《烟波钓叟歌》《御定奇门宝鉴》《御定奇门真诠》等;大六壬中,《大六壬指南》《六壬粹言》《断案》《壬归》等。以上古籍经典,都可谓是易占学和命学圭臬,值得深入体会玩味。必须反复含咏体悟,结合实践,不断揣摩,才能逐渐将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思维和直觉中,否则,即便你表面上能熟背,也可能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实际并不解其中真意。当然,现代一些易学的白话著作有些也是深入浅出,通俗明白,初学易者不妨由此入门,然而要想了解中华易学的原貌或想更深一层的体悟,那就非亲读古籍不可了。
记得少年时曾能背诵和理解《孙子十三篇》文句,表面上是熟了,但其实仍然对其中的蕴含缺乏警觉,直到最近读《资治通鉴》不到两千页的时候,才突然感到孙子兵法的,于是拿出孙子又读了一次,才感到以前即便能背能讲解孙子,其实仍然不懂孙子。直到读通鉴,孙子兵法在历史上被反复验证,这才对孙子兵法的各原则有了警觉性,才开始真正了解到孙子兵法的伟大之处了。再如《道德经》,将近二十年中所读无数遍了,而直至今日,每一遍重读总能觉得从那些熟悉的音句中领悟体会到新的哲理和新的启迪。而即便如清代名臣曾国藩这样的人物,据说也对《庄子》十分青睐,甚至觉得一日不读庄子,则浑身不自在,则似乎曾先生视《庄子》如茶了,一生不可能只喝一杯两杯,十杯八杯了,而要时不时就来下一杯才能解渴解馋。
篇幅极短的《心经》尚如此,何况《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大智度论》呢?
其实儒家也有很多经典值得玩味,如《四书》《诗经》《春秋三传》《》,等等,都蕴含深厚,虽然有一部分时代局限性较大,但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只要能举一反三,还是不难从中发现具有的永恒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