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是道家著名人物陈抟老祖(**夷)的不朽之作。**夷,名抟(871—989),号扶摇子、希夷先生,安徽亳县人,是五代至宋初时的道家隐士,寿至118岁。《心相篇》全文虽仅有一千五百余字,不仅揭示了易学的精髓,而且告诉了我们安身立命之根本。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实乃是垂世之作。
我们学习《心相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看相、算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吉凶产生之根源,《易传》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厄运、趋吉避凶呢?唯有深信因果,自求多福,即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篇幅虽然不长,但是欲明其微言大义,需要我们静心品读,细细体味。《心相篇》:“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意思是,心地决定人相貌的好坏,审察一个人的发心,就会知道他的善恶;因为人是靠内心来支配人的行为,所以观察他的行为,就能知道他的祸福。这正是我们需要去体悟和了解的,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心相篇》:“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就是说,为人不公平,损人利己之人,不会有好子孙,必将家道中落;口是心非,言而无信的人,终将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出纳不公,语言反复,皆因缺乏信义,《增广贤文》讲:言而无信非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心相篇》:“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意思是不珍惜或肆意损耗别人的财物,而对自己的财物却很吝惜,这样的人,必是损人利己,悭吝贪婪的小人;竭尽忠诚,光明坦荡,必定是英雄豪杰。岂知损人必害己,越奸巧,越贫穷。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