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习俗?
1、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2、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3、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4、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5、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6、饮菊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不同地方的重阳节有什么不同?
闽东地区吃九重糕
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福建重阳节的糕品种繁多,而且各地也不相同。其中较有特色的是福州地区的“九重糕”。如民国《闽侯县志》卷22《风俗·岁时》载:重阳“食九重糕,上插小旗。”这种九重糕(福州方言高即糕)共九层,层层相联又可一一掀开,籍符重九之意。祭拜妈祖
海峡女神妈祖是于九月初九这一天在湄洲羽化升天的,至今莆田湄洲岛上还有“升天古迹”的摩崖石刻,还流传着妈祖当时羽化升天的美丽故事。所以重九节这天,莆田人民有拜妈祖、求保佑的风俗。闽北地区
讨七彩线,燃金丝南平政和县在重阳佳节之时,家里孩子未满十六岁,就要到各家去讨七色线,请阴阳法师念咒语,把七色线打五个节,挂在小孩子衣襟的钮扣上,祛灾祈福。这天,大奶庙请阴阳法师为孩童“过关”,凡十六岁以下的男女按岁数(一岁一两)用麻搓成线圈,俗叫“金丝”,在线炉焚化,以祈保儿女平安长大。俏皮的孩子常往炉内抢未燃着的“金丝”,用来放风筝。新建立后,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祈保儿女平安之俗已无。
过火海(仅三明部分地区)
每年九月九的后塘庙会是中村乡后焦村后塘自然村人最隆重的节日。有着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跳铜”祭祀礼“过火海”。“过火海”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是为了给四里八乡的婴儿祈福,祛病消灾。闽南地区
补重阳、吃鸡进成年闽南人习惯在重阳日进补,称为“补重阳”。民间多以家禽肉炖当归、川芎、党参等中药吃。
闽南民间还有一个独特有趣而且保健强身作用的“吃鸡进成年”节俗。这一天,凡是年满15岁的少男少女,人人都要进食一只用“十全大补”药,或用中药田七、人参、高丽参等名贵滋补药材炖熬的全鸡,男的吃雄鸡,女的食雌鸡。当地民间谚语用“重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形容。送顺风、脱草鞋
旧时闽南重阳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送顺风”。闽南自古有海上远洋贸易的传统,闽南九月东北季风起,俗称“九月展秋风”,在亲人们将要远洋之时,亲朋好友都会准备公鸡、线面、名贵中药材和家乡土特产,上门祝其一路平安,俗称“送顺风”。来年的四、五月,商船平安归来,则亲朋好友们又要来为其接风洗尘,俗称“脱草鞋”。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