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2020年七月十五鬼节不宜出行吗?
农历:二0二0年七月十五日
公历:2020年9月2日,星期三,处女座
【今日老黄历所宜】
嫁娶移徙纳财开市安床作灶修坟
招赘纳婿祭祀斋醮恩赦赴任出行
冠笄入学求人
【今日老黄历所忌】
经络入宅修造动土置产破土筑堤
放水纳采祈福求嗣出货上梁竖柱
安葬启鑽解除行舟
由于出行在【今日老黄历所宜】中,因此2020年七月十五鬼节是适合出行的。不过由于鬼节的讲究很多,其中就是鬼节晚上不宜出门,因此建议天黑之前出行的人要早点回家哦!
中元节传说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
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人海茫茫如何才能够找到那个命定之人呢,姻缘什么时候才会开始呢?欢迎点击下方的《精品测算》 提前预测哦,祝您早日寻得命定之人!农历七月十五鬼节不能出去玩吗
不是不能出门,只天鬼门关开,有些事要小心。不要晚于11点回家,晚上不要穿大者黑色的衣服,路要随便捡东西,不要靠着墙,喝醉了不要对着墙角吐,等等。出去玩还是可以的,最好不要开车,开车的话也要小心慢行。从鬼节的来历来能够看出,很多地方的确有“七月半,阎王把鬼放”的说法,当然晚上不适宜出门。我认为,这是古人迷信的说法,没什么科学依据。当然,从晚上出门的交通安全要素考虑,“七月半”期间晚上假如没什么重要办,晚上不出门对个人也没什么危害。
农历七月十五鬼节的由来!
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日,相传是宋代末,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fahui”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उल्लम्बन,“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作功德fahui中开始流行,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fahui。自此往后,历代帝王人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接受人民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布施的祭,祀,仪,式。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渡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起初因佛教盂兰盆会布施饿鬼为始,因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乃至汉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盂兰盆fahui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fahui,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fahui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三官中的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fahui以素食施食供养。
一般在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一位名为面燃大士监斋羽林普渡真君的神祇,信徒多尊称其为“大士爷”或“普渡公”。相传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关于“大士爷”,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三是“面燃大士”亦作为地,藏,菩,萨的护,法,神。
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也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受领阳间香火事宜。另,灵宝派等一些派别不是请“面燃鬼王”监斋,而是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华人社会则多采佛教说法,各类fahui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节时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位,送其登天。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着“南无渡幽拔苦无量寿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字样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甚至是神像手上;如书“渡幽拔苦”之类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领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等等词汇,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平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
民间佛,教方面,早年华北世家居士,在中元节祭祖时,则盛行《盂兰三佛爷忏》的一种法,事,在家门庭前,塑立三宝佛像,聘僧念经,张灯结彩为祖先祈求冥福。其信仰意义为:希望先供养释迦佛以减轻先人的业报;再祈求药师佛使祖先不再受病痛折磨,最后希望阿弥陀佛接引先人到西方净土。江南、华南盛行地藏法事,僧,徒在地藏菩萨像前念经膜拜,请得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大开方便法门,引渡祖先。其余地方或者行《八十八佛洪名宝忏》、《观音大悲度忏》、《慈悲道场忏法》(俗称《梁皇忏》)等其他法事。民间道教方面,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类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专责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灯仪》等等。如《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为例:由一道长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台正中。诸道士扮演众仙弟子,立于两侧。天尊(道长饰)用团扇扇三下,以宝剑(或铁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义为天尊灭地,狱之火,以法器打开地,狱之门,引鬼魂出离地,狱,后开始为众仙、地,狱鬼众与悠游人世之亡灵讲经说法,天尊说法毕,则遣众仙跳下虚空,意是拯救四方鬼魂与信徒之祖先。此时天尊并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洒下(也有改为丢掷糖、饼,供信徒拾取),代表着施食饿,鬼众并超度其出离地,狱。
南方则流行诸多道,教忏法,各地不同,如:《三元灭罪水忏》意义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请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赐福宝忏》是为先人求取冥福;广东一带则有《吕祖无极宝忏》,是全真道仪式,借由度人无数的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威力,广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农历七月十五的习俗
1、
祭祖节在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
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3、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做茄饼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5、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
扩展资料
中元节的历史渊源: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之时。
百度百科-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