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干地支

2、天干地支

<<五行大义>>中说,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 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着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 巳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天干喻人含义

甲木属阳, 一般指森林大树, 性质强壮。甲木有恻隐之心, 具上进心, 好华美的事物而有风雅的性格, 进退有情有义, 处事负责, 但缺乏应变能力, 又因常烦恼故做事多老苦。

乙木属阴, 指小树花草之类, 性质柔软。乙木富同情心, 性情和蔼, 外表谦虚, 但内心占有欲强, 虽有才能, 但常烦心。

丙或属阳, 指太阳, 炎炎炳照之意。丙火为火之兄, 含有朝气蓬勃, 热情开朗之意。还含有适合各种社交活动, 但也易被误解为好大喜功。

丁火属阴, 指灯火, 炉火等, 火势不稳定, 得时有力, 失时无力。丁火为火之妹, 具有外静内进, 思想缜密的性格。但是多疑与心机是其缺点。

戊土属阳, 指大地的土, 广厚茂盛, 又指堤坝之土, 可有力地防止河川泛滥。戊土诚实, 厚重, 性情笃实沉稳, 为人憨直。

己土属阴, 指田园之土, 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植。己土重视内涵, 多才多艺,行事依循规矩, 但度量欠广, 易生疑心。

庚金属阳, 指铁, 刀剑, 矿石等, 性质坚硬。庚金精神粗旷豪爽, 意气轻燥,性情刚烈而重义气, 个性好胜, 具有破坏性, 人缘佳, 容易相处。

辛金属阴, 指珠玉, 宝石, 砂金。辛金性较阴沉, 温润秀气, 重感情, 虚荣心强而爱好面子, 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缺乏坚强的意志。

壬水属阳, 指大海之水。壬水为水之兄, 含有清浊并容, 宽宏大度之意, 能潜伏和包容, 富于勇气。但也有依赖性强, 凡事漫不经心之意。

癸水属阴, 指雨露之水, 也有闭藏和内在萌生之意。癸水为水之妹, 其人平静, 柔和, 内向, 勤勉力行, 然而每爱好猜臆, 注重原则, 不务实际, 故内心常蓄不平, 并时有破坏性, 并且有重情调, 喜钻牛角尖的倾向。

天干地支是怎么计算的???一天24小时是怎么表示的??子时是什么时候从几点到几点啊??

天干地支的计算

首先要知道,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公元年数-3)/10的余数为干;(公元年数-3)/12的余数为支。

举例:2018年是什么年?

(2018-3)/10,余数是5,对应天干的戊;(2018-3)/12,余数是11,对应地址的戌。所以2018是戊戌年。

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古代正好是十二时辰,因此形成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换算关系,具体为深夜23点到子夜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戌时,21-23点为亥时。

扩展资料

时辰由来

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代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农妇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干支的起源:由古代星象特点演化而来。

北极星在天空中被视为天地巡察天界的座车,北极星的斗柄随着天球周日旋转或周年旋转不断变更指向,斗柄所指为斗建,斗建之机将时间和方位的概念纳入了干支系统。

古代称日为十,称月为十二,干支又被称为“日辰”,即十日十二辰,“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辰”。

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日、月、五星运行,将周天分为二十八星区,用以表示日、月、五星所处位置,且通过观察星象变化来预测吉凶。

天文学中将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十二宫与二十八星宿对应,各有其属,所以一般认为干支学中的地支取象来源于二十八星宿的天文意象。

也有人认为干支是古代星官的名称,古人仰观天象,各月取一星象作为标志,这些星象就构成了十二支。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啊?

天干地支计时始于何时?(非知勿扰)

天干地支起源考

一、干支历法起源:

1、《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这三位妻子之中,尤以前两位更加伟大: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

2、《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应该就是常羲。因为“仪”字繁体字作“仪”,最初作“义”,此字与“羲”不管在字形读音都十分相近,因此可以通用,所以“常羲”又写作“常仪”。(《吕氏春秋·勿躬》“尚仪作占月”,尚仪即常仪、常羲。)

这两位了不起的女神生下了十日与十二月,从表象意义上讲,帝俊及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父母,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

真实意义应该是:

帝俊之妻羲和占日,祭祀日,观测日,制订十个天干(这或是一年十个月的古火历的来源)。

帝俊之妻常羲占月,祭祀月,观测月,制订十二个地支(这或是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来源)。

3、因羲、娥古音同属歌部疑母,可以通假。《说文我部》说:“义”字“从我、从羊”。《兮部》谓“羲”字“从兮、义声”。《庄子马蹄》陆德明《经典释文》:“义,本作羲”。是“羲”通作义。《礼记檀弓上》陆德明《经典释文》:“蚁,又作蛾”。《文选长杨赋》李善注:“蛾,古蚁字”,可以为证。这样,早期“生十有二月”的常羲,后来就演变为奔月的嫦娥了。

而嫦娥的丈夫是后羿。《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这个神话:它实际上讲的是废止“火历”的历法变革,射下九个太阳,而留下一个太阳的传说,是对废除一年十个月“火历”,采用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模糊记忆。

二、出现“天干地支”文字最早的文献:

1、据史料载:黄帝的史官“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只有二十八字”。陕西白水仓颉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这二十八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2、《尚书·益稷》记禹云:“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

3、《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吕氏春秋·勿躬》说“大挠作甲子”,大挠是黄帝时的史官,天干地支的使用应该比夏朝更早,可能是黄帝时代。

《吕氏春秋·勿躬》原文:“大挠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4、夏朝后期的几个帝王名孔甲、胤甲、履癸,商朝的帝王命名都使用了天干。甲骨文卜辞大量出现干支记日,而且有六十甲子表。

5、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

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

另一版本:

“玄黄骑上混沌兽,看见一个女佳人。老祖便把仙女问,一人独坐为何因?仙女一听着一惊,指着身边两圆物,试问玄黄可知情。玄黄上前仔细看,圆物两个大小分,内装二十二个人,大的装的是男子,弟兄一共十个人,小的装的是女子;姊妹合共十二人。玄黄对着肉球念,念着灵章咒语文,一声响声震耳鸣,肉珠顷刻两离分,十个男子十二女,齐在女娲面前行,个个招手笑吟吟。女娲一一取下名,分为天干地支神。十个男儿为天干,排定甲乙和丙丁,戊已庚辛又壬癸;地支属于十二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皆为名。天干为男又为阳,地支为女又为阴,配合阴阳成夫妻,从此才有世上人。”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这里的羲和指尧时掌天文的最**吏。

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说成是女娲的十个男孩和十二个女孩。而女娲是伏羲的妻子,《山海经》里十日的母亲是羲和,十二月的母亲是常羲。根据《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的记载,这里的羲和已经成为古天文台官职名称。

三、从十日与十二月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演化:

秦朝以前的周朝把十天干称十日,把十二地支称十二岁,十二月,十二辰。《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东汉班固著《白虎通义》:“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

三国时魏人张揖撰《广雅?释天》:“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者月之灵也”。

(简体字:“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者月之灵也。”)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

《广雅》所用“干”以木为部首,本指树木的主干,干、干均为假借;支、枝的意思都是植物主干分出的枝条。

四、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演化线索总结:

十日——火历——十干——十干;

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枝——十二支。

这就是干支名称的由来。

五、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起源的考古证据(兼述文字演化史):

1、甲骨文证据:在甲骨卜辞中,如何记载占卜的情况,都有一套格式。一条完整的卜辞包括叙辞(也叫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个部分。叙辞是记载占卜的时间(干支日)和占卜的人(王或贞人);命辞是要卜问的事项;占辞是占卜后根据卜兆作出的吉凶判断;验辞是补记的事情结果,或对占卜情况是否应验的记录。

以干支记日的六十甲子在卜辞中完整运用,历法上已将一月分为三十天,一年分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闰月称十三月。

由于考古发现的甲骨卜辞多是商朝后期的,所以距今有3000多年。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

2、十几年来,山东潍坊市文史作家邓华在收藏古玩的同时,自驾车跑遍了潍河、浞河、白浪河、丹河、弥河至淄河流域(古青州辖地),先后搜集到七八十块各种不同材质(胛骨、肋骨、杂骨、动物头盖骨、象牙、鹿角、贝壳)带契刻文字的甲骨。为慎重起见,他从中选出三十六块已硅化的甲骨,进行研究论证后认为:这三十六块甲骨,分别是商前期、夏朝,甚至是龙山文化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甲骨初文,距今有4000至5000年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文字。从而使我国甲骨文字的历史由安阳殷商晚期的3000多年提前到5000年以上。

3、贵州水书《连山易》的发现意味着夏代文化穿越4000多年重见天日。由江苏省一民间收藏家提供和水家学会会员潘永会从夏陶符号网上下载的夏陶24个符号,经聘请水书先生潘玉山、蒙熙能等共同破译,现不仅能全部识读、解释,还在馆藏水书中找到了22个完全相同的符号。水书或成为翻译4000年以前古老文字的活字典。

4、中原地区在6000多年前的半坡仰韶遗址陶器上发现几十个“Ⅰ”、“Ⅱ”、“ⅴ”、“↙”、“Ο”、“∏”、“△”、“〗”、“〥”等刻画符号,古文字界认为是文字的先驱。随后类似的符号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辽西红山文化遗址、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遗址、长江两岸的大溪口文化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遗址、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山西陶寺文化遗址等都有发现、但都没有超过6000年。

另据报道,考古人员距今6000—6500年甘肃大地湾二期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一些神秘符号,并说是最早的可能有文字意义的符号。

5、据贺刚介绍在高庙上层文化和高庙文化中都发现一些神秘符号。笔者在观摩高庙遗址出土距今7000—7500年的一些陶片上发现有“火”、“⊙”、“井”、“圭”、“▽”等符号,其中“⊙”与甲骨文的“日”字一模一样。这些符号比甘肃大地湾遗址的文字符号往前推了上千年。

高庙文化遗址一个石雕人面上有“月”、“干”、“母”三个符号笔划苍劲有力且连在一起,应该是一组成熟的表意文字,初步认作“月(神)干母”三个字。破译夏虚符号的两位水书先生:一位是荔波县甲良镇金华村中寨组现年55岁的潘宠宪先生,一位是荔波县甲良镇甲新村66岁的潘玉山先生。两先生辩认的结果一致:“月”是“卯”字,“干”是“午”字,“母”是“申”字。

(见:借助贵州“水书”破译湖南考古“神秘符号”阳国胜|文)
由此,地支文字的起源可追溯到7000—7500年前。

点击阅读全文

郑重声明:本文《(二)天干地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