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掩苍穹,星垂平野
三垣九曜,四象列舍
冥冥有意,何解以得
巫咸甘石,步天求歌
诗/席路德
古代的星占学是以军国大事为预测对象的。在古人眼中,天与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冥冥之中那股支配季节更替与群星运行的力量,同时也支配着尘世间的各种事件。星空是人间在天上的投影。天垂象,见吉凶,王朝更迭,国运兴衰,帝王命数,苍生祸福,皆可从星象中得到映射与预警。
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自古以来便影响深远。早在上古蛮荒之际,逢清明晴朗之夜,古代部落中的巫觋们便会庄严肃穆地夜观天象,与天人进行一番心灵感应。虽说《尚书》中曾提到,北方天帝颛顼为垄断地人与天神的交往手段,早早便命重、黎二神将天地间的物质通道昆仑山“绝地天通”了。幸而天地间的精神通道尚未断绝,只是需要在星占学家的帮助下,人间帝王们方可究天人之际,知天人之意。
夜空如此广袤,星海如此浩瀚,既要观天,便需对星空加以划分,对星辰加以命名。古代星占学家们以想像为线,将若干相近的星辰联在一起,组成“星官”。每一星官又有专门的称谓。星官不同于西方天文学中用来指称一片有着划定天界的“星座”,它是对一组恒星的称呼,没有明确的天界。
现今传世关于星官的系统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天官书》,涵括了远古巫咸、楚人甘德、魏人石申三位古星象大师之说。西晋时的太史令陈卓搜集这三家的星经与星图,汇总成《晋书天文志》。其后历经数千年发展,至唐代,《步天歌》用浅近的语言历叙了天上1464颗恒星的位置,将星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共31个部分,成为古代星占学划分星空的准绳,沿用千年之久。由于略显文言化,时至今日,许多地方仍蒙有神秘的面纱,令人浮想联翩。
一、 三垣天上城
在靠近北天极的夜空,中天与东宫、南宫附近不包括二十八宿的星辰被划分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居于北天,乃三垣的中垣,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
紫微垣又称中宫或紫微宫,是君王休息的皇宫,因此它包含的诸星多以官名命名,如勾陈、天皇大帝、五帝内座、尚书、太子、女御等。紫微宫诸星明亮稳定表示吉祥;特别明亮表示臣子尽职;晦暗则指臣子失职;若诸星皆不明亮,那就要有战事爆发了。
紫微垣又称中宫或紫微宫,是君王休息的皇宫,因此它包含的诸星多以官名命名,如勾陈、天皇大帝、五帝内座、尚书、太子、女御等
太微垣: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以五帝座为中枢,是三垣的上垣。太微即政府的意思,乃朝廷之位,是君王听政的地方。
太微垣主管刺奸去恶之事。太微诸星明亮,表示将军之间协同合作;晦暗不明指臣子失职;偏移则是刑罚过重;倘若摇动,那就意味着有诸侯要谋反。
天市垣: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又称天府、长城,共二十二星,分别以地域来命名,诸星的明暗对应所在地的情况。
天市即天之都市。因为是代表商业贸易的星区,天市垣中的星辰大都以货物、器具,经营内容的市场为名: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珠宝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批发市场;市楼“市府也”,是负责稳定市价、维持度量衡、保护金钱珠玉的贸易管理部。《晋书天文志》曾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意指居紫微宫的天子出宫远巡,率领众诸侯及居太微垣的文武百官,同游天市垣的天街夜市,逍遥自在,令人神往。
二、 二十八星宿
在黄道-赤道附近的夜空,环天一周的星群被划分为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二十八星宿又被分为四大星区,每个星区后来各配上一种动物,分别用“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四兽命名,即所常说的“四象”,又称“四灵”或“四陆”。想象力丰富的人民后来还给每个星宿都赋值,与一种动物取得联系,还分配了一位管理仙人,共计二十八位。
东方苍龙七宿
东宫苍龙包括角、亢、氐、箕、尾、房、心七个星宿,共三百余颗星,其形象好似苍龙腾空。
我们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指东宫苍龙的星宿开始自东方夜空升起,此时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角宿:为苍龙之角,主造化万物,传播君主的威信,称作“天关”。
亢宿:为苍龙之颈,主天下的礼法,又主疾病疫害。
氐宿:为苍龙的胸,又名天根,主天子之路,又为后妃之府。
房宿:为苍龙之腹,为布政之宫,是天子发布政策的地方。
心宿:又叫天火,心宿的中间一星为天子之位,心宿二色红似火,又称“大火”,《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中的“火”即指心宿二。每年农历六月后,心宿就渐渐偏西,暑热也开始减退。有时,火星的逆行会令它在同是红色的心宿二附近徘徊,这种天象称作荧惑守心,在古时被视为大凶之兆。今年就发生过荧惑守心,同年还可以欣赏到五星连珠,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呢?
心宿二为天蝎座中的最亮星
尾宿:为苍龙之尾。主后妃之府、后宫之场。
箕宿:又叫雨伯,也是苍龙之尾。主八风、口舌、客人、蛮夷诸国。
东宫苍龙的七位管理仙人,包括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照片拍自南浔黄大仙观
南方朱雀七宿
南宫朱雀包括井、鬼、柳、轸、翼、星、张七宿共五百余颗星,其形象好似展翅飞翔的火鸟朱雀。
柳宿八星又名味,意即鸟口,星宿七星意为鸟的咽颈,张宿六星与翼宿二十二星,前者意指鸟嗉,后者则为鸟之羽翅。
井宿: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称为双子,主水,酒食。
鬼宿:鬼宿为朱雀头眼,主祠祀、死丧。鬼宿有一片白色粉絮状的区域,叫做积尸,也叫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
柳宿:柳宿状如垂柳,为朱雀之喙,主御膳酒食、仓库、锅灶。
星宿:为朱雀之颈,主衣裳纹绣,又为贤士。南宫朱雀中的著名星辰——轩辕十四接近黄道,位于南宫朱雀之星宿,是今天狮子座最亮的星辰,位于狮子座的心脏部位(即反写问号的那一点)。轩辕十四位于五帝座之旁,多借指皇后。但在希腊语及阿拉伯语中,这颗星的名字意为王者之心。
轩辕十四位于南宫朱雀的星宿,是今之狮子座的主星
张宿:为朱雀之嗉,主天庙明堂御史之位,即宗庙所用的金玉珠宝。张宿之卜大多是吉兆,开张大吉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翼宿:为朱雀之翼,主乐府、五音。
轸宿:又叫天车,主盗贼、战争、死丧。
照片拍自南浔黄大仙观
西方白虎七宿
西宫白虎包括奎、娄、胃、参、觜、昂、危七宿共七百余颗星,构成白虎之形。
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
奎宿:为白虎之尾,主军队、水利。
娄宿:主放牧,饲养,是天下万物收藏的地方。
胃宿:主管五谷、仓库、捕杀。
昴宿:即著名的昴星团,主兵丧、口舌、奏对。昴宿位于今之金牛座。昴宿中最著名就是昴宿星团,或许是因为它在北半球冬季与南半球夏季十分突出。在各古代文明中它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星体,包括澳洲土著、毛伊人、、玛雅、阿兹特克人、北美印第安的苏族、阿拉伯人和希腊人。
昴宿星团中的七颗亮星在希腊神话中称为七姐妹星团,是擎天的泰坦巨神阿特拉斯与女神普勒俄涅的女儿,在赫西俄德的《神谱》、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都有出现。在印度神话与阿兹特克神话中昴宿星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游记》中曾出现的“昴日星官”即是昴星,形象为一只大公鸡,其叫声对蝎子有致命的杀伤力。
《西游记》令公鸡星人昴日星官广为人知
毕宿:又称作雨师,主边兵、狩猎。其中毕宿五是西宫白虎毕宿中的第五星,为今之金牛座的主星。它的英文名Aldebaran,源于阿拉伯语Al Dabaran,意为“跟随者”;或Na'ir al Dabaran,意为“跟随者中的亮者”,因为它总是在天空中跟随者昴宿星团。
在克苏鲁神话中毕宿五占有重要地位。德雷斯认为黄衣王哈斯塔的本体沉睡在毕宿五的一个黑色行星上,和克苏鲁有亲戚关系,同时也是死敌。
黄衣王的本体据说沉睡中毕宿五中
觜宿:为三军之侯。构成觜宿的三颗星几乎完全靠在一起,就像樱桃小嘴一样小巧,是二十八星宿中最小的一宿。
参宿:主刑罚的参宿共有七星,即构成今日猎户座腰带和肩足的星辰。其中中间三颗星共称参伐,为白虎的身躯,主边城鲜卑。
照片牌子南浔黄大仙观
北方玄武七宿
北宫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共八百余颗星,组成蛇与龟缠绕的形象。
玄武是神话中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斗宿:为北方玄武元龟之首,由六颗星组成,状亦如斗,一般称其为南斗七星,又称作天庙、天位、天阙、天机、天府、天库、天洞。它与北斗一起掌管着生死大权。
牛宿:又称牵牛,主祭祀牺牲。牛宿中的河鼓二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牛郎星,位于今之天鹰座,而河鼓一和河鼓三则是他和织女所生的两个孩子。每年七夕,据说牛郎与位于同在牛宿的织女(位于今之天琴座)年度相会时,还得借助鹊桥天津四(属于北方玄武女宿,位于今之天鹅座)的帮助呢。
牵牛星、织女星与天津四构成了夏季星空著名的大三角
女宿:又称须女,是天之少府,主布帛、珠宝、宝藏和嫁娶。
虚宿:主死丧哭泣、坟墓、祭祀。是天子处理与阴间关系的地方。
危宿:内有坟墓、虚粱、盖屋星官,都象征着不祥。
室宿:又称营室、清庙、玄冥。主土工之事、三军粮草。北宫玄武中的著名星辰——北落师门属于室宿(今天的南鱼座)。
作为玄武列宿中最明亮的星辰,北落师门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晋书·天文志》曰:“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西南。北者,宿在北方也;落,天之籓落也;师,众也;师门,犹军门也。长安城北门曰北落门,以象此也”。在秋季的星空中,北落师门是唯一亮星,在它周围围绕着较为黯淡的羽林垒壁阵(星官),正是一位孤独的将军率领天军镇守北天之籓落的写照。
在克苏鲁神话中,由德雷斯创造出来的旧日支配者克苏嘎(Cthugha:也译作克图格亚)就住在北落师门星上,是炎之精(Fire Vampire,也译作火焰吸血鬼)。
克苏噶的模样是一个巨大的高温等离子体,有时候看起来像一个大火球,表面上有无数闪烁不定的黑斑,一旦被激怒,黑斑便会汇聚成深不可测的大洞。
壁宿:又称东壁,是天上的图书库,主文章。
照片拍自南浔黄大仙观
天子居于紫微,听政于太微,察访于天市,二十八宿率领其他经星各司其职分列于四方,共同辅佐紫微宫的天子,这便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古代星占学的基本思想。虽星经中的占星条文枯燥晦涩,人们的想象却给众星宿增添无数色彩。当钦天监里的星占学家们屏声静气地观察二十八星宿的明暗变化时,奎木狼们(《西游记》里下凡与宝象国百花羞公主成婚的那位)却下凡入世直接演绎人间百态,在人间各种志怪传奇中大放异彩。
三、天极北斗星
斗转星移。
在北天极的夜空,一组形状奇特的星群吸引了古人的注意,其斗柄始终绕北极星旋转,在一夜之中明显地改变着方向和位置。作为北天拱极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星官,北斗七星一直以来被赋予特别众多的星占学意义,由此产生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
北斗七星各星皆有专名,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前五星又往往被简称作枢、璇、玑、权、衡。古书上经常出现的“璇玑玉衡”、“权衡”,都与北斗七星之名有关。
早在《史记·天官书》中就有对北斗七星的专门论述:
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临制与四乡(向)。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斗为帝车,运于,很可能是因为北斗七星与众恒星之间相对固定的位置,以及它们共同围绕北天极旋转的天象,从而产生联想,认为北斗控驭着天上众星的运行。而“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则说明北斗七星与古代恒星观测、历法制定的密切关系。
古代的艺术家与工匠们更将“斗为帝车”形象化。在流传至今的“北斗星君图”中,北斗七星的前四星组成车舆,北斗星君头戴斜顶高冠坐于车内;后三星则构成车辕。右上角还有一小仙人,手持一颗小星,站在北斗第六星“开阳”旁边。这一细节是有确切的天文观测作为依据的:“开阳”为双星,古代星占学家称小星为“辅”,为宰相之象。星车无轮,由云气浮托而行,众人神怪仙兽随行车旁,气氛缥缈神秘。
北斗七星既如此神秘,在古人心中, 它呈现出的现象自然也与人间的休明或晦暗密切相关,兆示祥瑞与灾异。在唐代瞿昙悉达所编撰的《开元占经》第六十七卷中,出现了北斗七星另一种名称,并与七曜加以联系,对应如下:
天枢 破军 日 正星 主阳德
天璇 武曲 月 法星 主阴刑
天玑 廉贞 荧惑 令星 主中祸
天权 文曲 辰星 伐星 主天理
玉衡 禄存 填星 杀星 主
开阳 巨门 岁星 危星 主天仓五谷
摇光 贪狼 太白 部星 主兵
同卷中还有一则占条尤为有趣,它认为北斗七星中每一颗星明亮与否,都与朝廷上意味要员是否为合适人选,是否称职有关:
北斗第一星不明,御史大夫非其人也;
第二星不明,大司农非其人也;
第三星不明,少府非其人也;
第四星不明,光禄非其人也;
第五星不明,鸿胪非其人也;
第六星不明,廷尉非其人也;
第七星不明,执金吾非其人也。
不过,看起来似乎这个星象法则的zhengzhi功用要大于占卜价值,比如若想打击朝廷上的某人,比如御史大夫,只消勾结钦天监官员奏上一个“北斗第一星不明”的报告,其他人便可大肆上奏弹劾了。
另外一个和北斗七星有关的故事提到了西汉时篡夺王位的王莽。王莽对星占学十分崇拜,尤其对北斗七星的威力迷恋有加。为此他铸造了一个“威斗”以模拟北斗,时刻不离身旁,以帮助他在内外交困中得到上天帮助克敌制胜。在讨伐他的军队攻入首都长安,四面楚歌之时,王莽仍要钦天监官员在他旁边操作星占式盘,向他汇报北斗七星的运动情况,以便随时调整坐的方向,使之与斗柄方向一致。甚至逃走时仍不忘随身携带威斗,却终归无济于事,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王莽陈设威斗,“旋席随斗柄而坐”之类的做法,可谓后世方士们“披发仗剑,踏罡天步”而求雨捉鬼的先声。虽然威斗被“松纹古剑”取代,可那把剑往往又叫“七星剑”,摆的还是七星阵(如果是七个道士的话),终究万变不离其宗。
接着让我们放过道士,谈谈高僧,来看一个与北斗七星有关的传说。这次的主角是唐代僧人一行,他是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位天文学家之一,当然也是最著名的星占学家之一,同时又身兼密宗高僧,这使他很容易成为神话式传说的附会对象。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行年幼时家境贫困,幸常得邻媪王姥帮助。后来一行成名,玄宗对其尊崇礼遇,言听计从。有一回王姥之子犯下sharen罪,想求一行在玄宗面前说情。一行表示:“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王姥大骂一行忘恩负义而去。
之后,一行令人在浑天寺收拾一间空屋,屋中放置一大瓮。又令心腹家奴二人携布袋至某废园等候,“当有物入来,其数七者,可尽掩之。”结果二人捉到七头猪。
一行将猪置于瓮中,封好后用红笔题梵文数十字于其上。第二天一行被玄宗紧急召入宫中,“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问一行该如何补救?一行遂建议玄宗大赦天下,王姥之子因此被赦得救。之后从第二天起,太史奏称北斗七星每夜恢复出现一星,至第七夜全部恢复如初。
姑且不论一行身为高僧,为报私恩而置大事为儿戏,已是大悖情理之事,为何北斗七星竟然是七头猪?这与密宗中“七头猪拉着女神摩利支天的车辙”之说有关,而这些猪后来又成了猪八戒的原型。在元杂曲中,猪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御车将军”,到了明代,猪八戒的前世变成天蓬元帅,而天蓬被认为正是道教中的北斗七星。
那么一行又如何能轻而易举地将尊贵的北斗七星玩弄于股掌之中呢?虽说捉星如捉猪的神话染有些许异国色彩,它却仍与古代传统宇宙观中的天人关系合拍:孝可格天,冤可感天,行星可以因为人间zhengzhi黑暗而改变运行状况,日食、荧惑守心可以因为君王的道德高尚而取消,北斗七星当然也可以因为“得道高僧”的法力而被从天上抓下来,然后再重新放回去。
现存最早的古印度6世纪摩利支天石雕
四、 五星绎九曜
接着让我们来看古人心目中的行星。
《汉书》中曾提到这么一件事:汉宣帝神爵年间,老将赵充国受命全权负责对西羌的军事行动。不久汉宣帝又增派援兵,催他尽快进军开战,理由如诏书所示:
今五星出东方,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装(赶快整装出发),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事必万全,没有危险),勿复有疑!
对外用兵,是最重要的军国大事之一。在今人看来,汉宣帝以“五星出东方”和“太白出高”为理由,下令将领长驱直前,实在荒唐。但在古人心中,这一点也不轻率,因为星象之学本就是古代兵家必修课,而汉宣帝之说,又深和星占学中“太白出高,用兵深入吉,浅入凶,先起胜;太白出下,浅入吉,深入凶,后起吉”的原则。
类似事例在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盖因星占学中,五星的运行对军国之运影响极大。人君一旦失德,五大行星作为“天之使者”,马上就会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如同人间地狱,所以古代皇家星占学家必须对五星予以极大重视。
五星又称五曜、五纬。曜本意为日光,后统称日月星为“曜”,即明亮的天体。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故合称“五纬”。
水星
古名“辰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出现在太阳的两侧三十度之内。按古代度量衡,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故水星被命名为“辰星”。辰星主杀伐之气,战斗之象,比如若辰星犯主后宫之场的尾宿,就意味着有后妃要亡故。
金星
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诗经》中有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的“启明”和“长庚”其实都是指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称“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
星占学中,太白在空中的位置与军运关系极大。不过,如果用兵都本着这些原理,那战况恐怕真要“凶多吉少”了。幸好方才那位赵老将军还有点“唯物主义”思想,本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旧例,一边向汉宣帝谢罪,一边坚持时机尚未成熟,不宜jingong。汉宣帝也不算太昏庸,同意了他的计划。
火星
古名“荧惑”,盖因其发出淡红的火光,而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它运动方向看起来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后汉书》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火星的逆行有时会令它在同样是红色之星的心宿二附近徘徊,这种天象称作荧惑守心,在古时被视为大凶之兆。星占学指其为“大人易政,主去其宫”,帝王恐有亡故之灾。《论衡》中就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
宋景公时,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景公惧怕,便招来星占学家子韦咨询,于是便发生如下对话:
景公:荧惑在心,怎么办怎么办?
子韦:火星那可是天罚啊。心宿是宋国的分野,说明灾祸将降临在国君身上。尽管如此,还是可以转移给宰相。
景公:宰相是要管理的,如果给移死了,那也是不祥之兆。
子韦:那就移给老百姓代受。
景公:不行,老百姓都死光了,我还成什么国君,还是只死我一个吧。
子韦:要不移给岁星也行。
景公:嫁祸给庄稼,百姓一样要饿死。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为独活害死老百姓,那我当什么国君!荧惑守心,那是寡人命数已尽,你就不用再说什么了。
于是子韦被景公的高风亮节震倒了,感动地拜伏在地称贺说:天之处高而耳卑。刚才景公三次不肯将天罚转嫁到别处,有此仁心,必三邀天赏。子韦预言:当晚火星便会移动三宿之外,结束不祥之兆,而景公的寿命也会延长二十年。
这个故事当然不会是真的,至少火星一夜移动三宿不是真的。不过,宋景公“万夫有罪,一人承担”,毅然准备一死了之,足见在古人心中,荧惑守心的天罚威力之大。
木星
古名“岁星”。古代星占学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那么“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所谓的“岁行一次”。岁星由此得名。它的亮度关系更大。若岁星明亮,则人君昌寿,民富乐,安,四夷服;若人君残暴凶虐,则岁星暗小昏昧。一句话,星明则主明,星暗则主暗。
土星
古名“镇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每年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故得名镇星,也称为“填星”。镇星出现在尾宿倒是难得的吉兆,意为天子临幸后宫。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星经《五星占》,将五星、五方、五行与五位古代天地作了严整的对应。
东方木,其帝大昊,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
西方金,其帝少昊,其丞蓐收,其神上为太白。
南方火,其帝炎帝,其丞朱明,其神上为荧惑。
北方水,其帝颛顼,其丞玄冥,其神上为辰星。
土,其帝黄帝,其丞后土,其神上为填星。
在《史记官书》中,五大行星已与季节对应起来:木星主春;火星主夏;土星主季夏(夏秋之间);金星主秋;水星主冬。汉语中至今尚有金秋、金风送爽等词,便是由此而来。
除“五曜”外,古代还有“七曜”、“九曜”之称。七曜是对“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的合称。九曜则是在“七曜”外,再引入“罗睺”、“计都”两个“隐曜”。“隐曜”在古代星占学是一种指代,指人的视觉中无法看到的星曜。“在天只有气而无形”就是相当准确的描述“隐曜”的说法。“罗睺”、“计都”均为梵语的音译,起源于印度神话中那位偷喝从乳海甘露的罗睺。日月二神向毗湿奴打小报告,罗睺因而被毗湿奴砍下头和手臂。但罗睺的头颅已长生不死,为了报仇,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引起日食月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成为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着每个人的不祥之星,彗星。
“罗睺”、“计都之名普遍认为最早出现于唐代星占学家瞿昙悉达所编译的《九执历》中, “九执”即是指“九曜”。 “九曜”之说在唐末至五代时已渐为我国星占学家所重视。
这也是斯巴……啊,不,五星(少了个土星)
五、星空夜访客# 彗星占
传说周武王在伐纣时,在进军方向看到岁星,在行军途中遇到大雨,到共头山时遇到山崩,还出现大彗星,天上的大扫帚将尾巴对准西方,即周人所在之地,而把柄给与殷人。所有的征兆都表明对武王方面不利,而且武王的军队前进没有鼓励的赏赐,后退没有惩戒的刑法,然而两军刚一交战,武王却在白刃尚未完全拔除之时,便瞬间击溃殷商的军队,平定天下。
以上故事见于《淮南子》。周武王伐纣时的天象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个个都是不祥之兆,尤其是“柄在东方,可扫西人”的那颗彗星。难怪武王在伐纣前对天下诸侯发表的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指控了纣王的许多的罪恶,但在谈到天命时,却说上天并未抛弃纣,只是纣自己不争气,没能好自为之,“自绝于天”,于是不得不早早“自绝与人民”了。
古人深信,彗星的出现是大凶之兆,在出土于马王堆的《天文气象杂占》中,彗星占卜的部分共29条,几乎个个都是兵丧凶兆,例如:
兵兴,将军死。
邦有反者。
小人啼号。
大将军有死者。
有内兵,年大熟。
人主有死者。
其中倒数第二条的“年大熟”是全部占文中唯一的吉辞。
到了后世星占学家手里,彗星占渐渐变得精致起来。在唐代的《开元占经》中,可以看到彗星犯二十八星宿、犯日犯月、犯石氏外官、彗星昼见等各种情况。彗星本身又被分成各种颜色,为五星之精气所化,比如火星之精为彗,则先在日旁出现赤气,木星之精为彗,则日旁会出现青气。各种彗星的占辞各有不同,但绝大部分皆为极凶危可怖之兆,比如
彗星守房宿、心宿,天下有丧。一曰:天子亡;一曰:大人忧。
彗入北斗,帝宫空(皇帝出逃)。
彗孛如粉絮,入太微(垣),犯守帝座(星官名),国有崩丧,大臣立主。
彗星并非常见天象,几颗彗星同时出现在天空,更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这不妨碍古代星占学家们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两彗俱见者,天子岁再赦(一年两次大赦天下)。
三彗俱起,海内少男子。
彗星四出,灭六王。
五彗俱出侯称王,天下大乱,兵起四方,诸侯同谋人主亡,除旧布新去凶殃,更立明君,天下大昌
可惜我们大约是永远不会见到这种天象的。
# 流星占
传说诸葛亮去世前,有颗大星自天陨落。这一故事流传甚广,老少皆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将名人、伟人之死称为“巨星陨落”。不过,它并非小说家的杜撰,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引《晋阳秋》云:“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这是古代星占学家津津乐道的典故之一,而其说也是深符星占学之旨的。
每逢晴朗之夜,若观星空,皆可看到流星自天际滑落。在今人看来,流星是外来小天体与大气层摩擦发光产生的大气内部现象,但因古人不明所以,仍将它与日月星辰等量齐观,不仅将它纳入星占学理论之中,而且位置还颇为重要。
“流星者,天皇之使,五行之散精也,飞行列宿,告示休咎。若星大使大(星大则所负的告示休咎之使命亦大),星小使小。星大则事大而害深,星小则事小而祸浅”。也就是说,流星主要是作为凶兆出现的,古代星占学家们也很认真地讨论流星犯列宿、流星犯日,流星犯月之类的天象,比如:
流星起心(从心宿出发)南行,越君死。
流星起星至北斗,赵君死。
流星入牵牛,当有邻国使者来,不出百八十日。
流星入七公(星官),人主信谗言,诛忠直谏者。
流星因为形状不同而被古人分成许多名目,有些名目颇为容易与彗星混淆,比如在空间留下尾迹的被称为流星,不留尾迹者称为飞星,有尾迹而较小者称为使星,意义各不相同。如流星落地时尚未燃烧殆尽,成为陨星,则凶兆更险恶,比如:
京房曰:……大星陨落,阳失其位,灾害之萌也。
国易主而星坠;国有大凶,其主亡,则众星坠。
坠星之所,其下流血、破军、杀将、为咎最深。
当时的蜀军统帅正是诸葛亮,那颗“破军杀将”的陨星竟三次投向他的营帐,自然是“上天弗佑”,想不死也不行了。
# 客星占
一颗超新星在宇宙深处爆发。在夜空中原来肉眼不见星处,忽现明亮之星,一段时间后,重又消失。在古人看来,这种忽现忽灭的星如同客人之来去,故谓之客星。客星是非常罕见,但古代星占学家们仍有一套颇为系统的理论。
客星通常都是不祥之兆,它与彗星、流星一样,也被视为天之使者:客星者,非其常也,偶见于天,皆天皇大帝制使者,以告休咎之精也。《后汉书》就有这么一则八卦:汉光武帝和严光共偃卧,光把脚丫子搁在光武帝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对客星也有一套犯列宿、犯日犯月,犯五星的占辞,不过相对彗星和流星,似乎客星的占辞要更“别致”一些。
客星犯女(宿),邻国以ji女来进,妾迁为后。
客星犯井(宿),国有大土功之事,小儿妖言。
客星守张(宿),楚、周有隐士不去。满三十日,有亡国、死王。臣戮其主,小人谋贵,祸及嗣子。期三年,食中有毒。邻国有献食物者。天下酒大出,天子以为忧败。
这些占辞听起来真是奇奇怪怪,但从中可以看出,在古人心中,“天人之际”的相互感应与作用,真可谓细大不捐。
什么是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
三垣:古人将地球上看到的北天极一片的天空划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所以三垣就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薇垣:皇帝住的地方
太微垣:好像是臣子的天市垣是指集市。
四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的轨道,就是黄道。
而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分为东,西,南,北,他们对应的吉祥灵兽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它们就是“四象”东方苍龙:青色,像腾空而起的飞龙,双角三爪四角,遍体鳞甲,有不可一世之气;
北方玄武:黑色,蛇绕于龟上的灵兽;西方白虎:白色一只张牙舞爪的跃虎,四脚五爪,作腾云驾雾之姿;
南方朱雀:红色,类似凤凰,作仰首展翅、振奋有力之状。二十八星宿:
古人将每一象分为七宿,so四象共二十八宿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PS:建议楼主去买一本叫《不可不知的2000个地理常识》的书,上面有许多应该了解的地理知识,对学地理有一定的帮助...(汗...我可不是在打广告啊..)天文现象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二十八星宿怎样识别?
古代的星象划分法古迦勒底人创造了星区划分法,这就是星座。我国古代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史记·天官书》中记载91个。《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说:“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张衡所著《灵宪》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该星表、星图早已散佚),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关于三垣的创始年代,尚无肯定的结论,从典籍来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辑录石申所著《石氏星经》的《开元占经》一书中,而太微垣的名称始见于唐初的《天象诗》。但是,在《史记·天官书》中已载有和三垣相当的星官名称。天市垣东、西两藩的星均用战国时代的国名命名,亦是三垣创始年代的一个佐证。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在实践中,古人醒悟到,季节的变化和太阳所处的位置有关,星象在四季中出没早晚的变化,反映着太阳在天空上的运动,但直接测定太阳的位置又难于办到,于是古人想出了间接办法,即由月球所处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阳所处的位置。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日多(恒星月),恰好一天经过一宿。可见,二十八宿的创设是古代天文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科学技术史》中评论道:“现在无疑已经证实,古代的天文学虽然在逻辑性和实用性方面决不逊于埃及、希腊以及较晚的欧洲天文学,然而它却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体系为基础的。”他又说:“二十八宿的界限一经划定,不论星群离开赤道的远近如何,人都能够知道它们的准确位置。甚至当星群在地平线以下时,只要观测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正在头顶的拱极星,就可知道了。”二十八宿创设之后,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它的作用亦不断扩大,它不仅在观象授时,制订历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天体测量学形成之前,在推算、测定太阳、月亮、五大行星以及流星、慧星、新星乃至满天星辰的位置等,无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推算方法是,古人在每一宿中选取一颗星作为定标星,古人称它做“距星”。某一宿的距星与下邻宿距星的赤经差,称做某一宿的赤道距度(简称距度),古代表述天体位置的两个量叫去极度和八宿度。“去极度”是指被测星辰与北天极的角距离;“八宿度”是指该天体与它西侧相邻一宿距星的赤经差,这个度量体系就是天文学家们建立的赤道坐标系统。
由上述可知,选取距星、测量距度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历代天文学家无不注重实测。需要指出,由于岁差的原因,各宿的距度有缓慢的变化,尽管在岁差未被发现之前,天文学家们不知道距度发生变化的这一重要原因,但历代所测数据却为现代人人研究岁差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四象
古人将全天二十八星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个星宿,并根据各部分中的七个星宿组成的形状,用四种与之相象的动物命名这四个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故称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越出深秋初冬,称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现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称南官朱雀。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统称为“四象”。
对于四象,的不少典籍多有叙述,如《考工记》、《御龙子》、张衡《灵宪》、孔颖达《尚书疏》等,其中以《灵宪》中的叙述最生动,张衡写道:“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在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典籍中有的称“四象”为“四维”,如《史记·天官书》、《石氏星经》、魏人张揖的《博雅》、元黄镇成的《尚书通考》等,这些记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经》所载,不是四象,而是分为若干小象,且西方、北方都没有完整的形象,书中写道:“奎为白虎,娄、胃、昂、虎三子也。毕象虎,觜、参家璘。”又曰:“牛蛇象,女龟象。”《史记·天官书》的记载与《灵宪》所载基本相同,即: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分别代表着四季星象。天文学家高鲁以《史记·天官书》为依据,设计了二十八宿与四象的关系图,堪为精彩。
就现代国际通用的88星象而言,东方苍龙大约是占室女、长蛇、半人马、牧夫、天秤、天蝎、豺狼、蛇夫等座。北方玄武大约占人马、摩揭、宝瓶、飞马、天鹅、仙女、双角、鲸鱼等座。西方白虎大约占仙后、白羊、黄仙、金牛、波江、猎户、天兔等腐。南方朱雀大约占双子、御夫、巨蟹、大犬、南船、狮子、长蛇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