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花 诗
宋·邵康节
梅花诗是宋朝卜卦及易理大师邵康节先生所著,梅花诗共有十首,每首有四句诗文,每一首诗,均以其诗中形容之意境及景象预言一个朝代如何兴起与如何衰亡。
《梅花诗》详解(一)
荡荡天门万古开,
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
不信黄金是祸胎。
荡荡天门万古开
「荡荡」为浩浩荡荡,广大无边。亦为动荡不定,变幻莫测。
此文喻言:天地宇宙,浩浩荡荡,包罗万象,万事万物自古以来,一直在千变万化中,有起有落,兴亡交替。
几人归去几人来
自古风流人物,来来去去,天地事物随著人物的更生,悲欢离合,成败互见,来来去去,新旧交替。
山河虽好非完璧
历朝更迭,久治则乱,久乱则平。唐朝江山虽称太平,但并非永远都是美好安康,完整无瑕。
不信黄金是祸胎
唐朝末年,黄金贼作乱,虽其部将朱温,归降唐朝,并且将功赎罪,剿平了黄巢之乱,但最后还是篡夺唐室江山,改国号为梁没想到,黄金贼终究是祸根。
第一首诗,邵康节先生称万古以来,历代的更迭,一直是起起落落,兴亡交替,包括唐朝虽有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也有告终的一天,虽然朱温归降,平定黄巢,但黄金贼之乱,还是带来唐朝灭亡的恶运。
邵先生在预言,后世的兴衰治乱之前,以历代的交替,与唐朝的兴亡,做为前言。
《梅花诗》详解(二)
湖山一梦事全非,
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
长天碧水叹瀰瀰。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此二句预言北宋灭亡。
宋徽宗个性灵巧,多才芸,擅书画。即位后不理朝政,奸臣当道,宣和四年,宋与金结盟,联合灭辽,但宋军失信、背盟。宣和七年,金灭辽后,趁势大举南侵,宋营束手无策,大金已兵临开封城下,徽宗仓皇禅位,正如预言:「湖山一梦事全非」。
湖山为湖光山色,即美好的宋室江山。此文隐喻:平日耽於逸乐,不理朝政,不管江山的昏君,懵懵懂懂中,一梦醒来,大局已变,江山不保。
再见云龙向北飞
钦宗继位后,立即诛除奸臣,力图振作,但金寇深入中原,大势已去,宋军无力回天,但求议和,议和不成,徽、钦二帝被俘宋都南迁,北宋灭亡。
「再见云龙」一则隐喻双龙,一则隐喻龙去不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瀰瀰。
宋朝传承三百年后,终有灭亡的一天。「终一日」同时隐喻:宋室将告终於一位有日为名的皇帝,正是末帝赵昺,亦称昺帝。
宋朝最后三位幼帝,同为宋朝十五主度宗所生,元灭金后,大举南侵,第一位幼帝被逼到海边被俘。第二位被逼到外岛,惊悸而亡。第三位赵昺,为陆秀夫背负投海而亡。
长天碧水叹瀰瀰
预言:宋朝灭亡时之情景,天天望水兴叹!碧水长天,一片**,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有死路一条。(三幼帝皆亡於水边)
第二首诗预言:宋朝传承三百年后将灭亡。其中北宋亡於二帝被俘,一去不回。南宋灭於三幼帝,逃到海边而亡。
《梅花诗》详解(三)
天地相乘数一原,
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
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
天为天干,地为地支,岁月运行,当天干、地支一起来到原起点时(即甲子年),将是新局势来临,新朝代诞生的时刻。
忽逢甲子又兴元
「忽」隐喻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甲子年起,将整军力征开疆辟地,建立元朝帝业。忽必烈继铁木真(元太祖)之后,承接蒙古大汗之位,三年后逢甲子年,忽必烈开始觊觎宋室江山,整军经武,十年后攻克宋都杭州。五年内又相继消灭宋末三幼帝「至元」十七年(庚辰年)建都北京,国号为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
元朝建国后,不用汉人治国,专主力征,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拔都西征,气势如虹,锐不可挡,远及欧洲、俄国南部、及土耳其,都曾是元朝的版图。
「年华二八乾坤改」之预言:一则应验了八十八年后,江山易主。一则隐喻「二八年华」正值青春,英姿焕发,正鸿图大展之际,却英年早逝。元朝享年不久。
看尽残花总不言
元末惠宗顺帝,怠於政事,深居简出,不理朝政,杜绝言路,赏罚不明,奸人植党,宦官「朴不花」朋比为奸,残害忠良,贤相「脱脱」出征有功,竟遭革职,死於非命。
元末盗贼四起,天下大乱,元朝世代频频用兵,国库空虚,国力单薄。朱元璋之部将常遇春,率兵攻入北京时,都城夜开,无人抵抗,元室举国逃窜,元朝灭亡。
「看尽残花」,为双关语,一则可解读为;看尽这些奸臣,一再残害忠良。一则为;看守朝政,尽是一些残弱宦官,文不文,武不武,弱不禁风。
「总不言」也是双关语,一则,昏君只靠宦官理朝,从不说话从不闻问。一则,奸臣当道,忠言难进,说了白说,不如不说。
此文短短几个字,却道尽元末,朝庭昏庸,国力空虚,有如残花败柳,随风而逝。
第三首诗预言:忽必烈自甲子年起,将开创元朝大好帝业,元朝武功之盛,疆域之广,胜过历朝。但好景不常,汉、唐、宋、明、清,都有三百年的历史,而元朝却只有八十八年,正如预言诗文:「年华二八乾坤改」。
《梅花诗》详解(四)
毕竟英雄起布衣,
朱门不是旧皇畿。飞来燕子寻常事,
开到李花春已非。
毕竟英雄起布衣
此文预言:元末群雄併起,最终将由贫民出身者,获得天下宝座。
元末群雄有:刘福通(神棍)徐寿辉(布商)陈友谅(文士、陈徐寿辉之部将)方国珍(盐商)张士诚(盐商)及朱元璋(赤贫)
朱门不是旧皇畿
「皇畿」为皇都及皇城附近的地方。此文喻言:朱家天下不用旧京城(北京),也不用旧朝制,明太祖朱元璋扫平天下后,建都南京(金陵),开国后废除宰相,改以六部大学士,共理朝政重科举,定律法,大兴水利,吏治清明,并注重衣冠礼仪,与元朝相比,焕然一新,四海兴隆。
飞来燕子寻常事
此文喻言:燕王起兵,虽篡夺皇位,但不致天下大乱,也不致改朝换代,仍是朱家天下。「寻常事」意指,和往常一样,朱家天下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开到李花春已非
春天开花的果树很多,而当李花开时,春天就要结束了。此文喻言:当采花大盗李自成作乱时,将是明朝的末期了。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縊,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诸室皇子逃到江南,在一些忠臣的拥护下,虽仍有江南半壁江山,但正如此预言:明朝气数已尽,无力回天矣!
十九年后,南明三王,相继灭亡,明朝告终。
「李花」同时隐喻:李闯一群狗党,将是采花大盗,到处姦淫民家妇女,干尽伤天害理之事。
第四首诗预言:元朝灭亡后,将由布衣起家的英雄,争得天下朱家王朝建都新城,采用新制,雄才大略,大力整顿后,朝政将可焕然一新。
明朝中虽有燕王之难,但只是家变,改朝不改姓,不足惊奇。而当采花大盗作乱时,可就大祸临头,明室岁月不多了。
《梅花诗》详解(五)
胡儿骑马走长安,
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
清光宜向汉中看。
胡儿骑马走长安
此文当指,清朝开国时之情景。解读这段诗文,不妨先对照当时的情境;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縊,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满清反客为主,小皇帝「福临」成为大清的开国皇帝。
「胡儿」即满清幼儿(幼帝),「骑马走长安」安为安稳,长为长城。此文喻言:满清小皇帝,安安稳稳骑马走进长城。同时隐喻:安稳进城,不动干戈,轻轻松松建国,从此长治久安,太平盛世。
开辟中原海境宽
此文当为清朝建国后之预言。顺治年间,平定李闯之乱,消灭南明诸王。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归降,并征服**。乾隆年间,打了十次胜战,号称十大武功。
「开辟中原海境宽」正如辞意;清朝入关后,平定中原,征服四夷,开辟边疆,使清朝疆域更为宽广。
此文同时隐喻:列强入侵后,清朝将陆续开放五口通商,及苏俄、朝鲜的边境通商,「海境宽」,即对海域及边境的管辖,更为放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
此文当指,洪秀全太平天国之乱,有如洪水,到处蔓延,几经折腾后,虽予平定,不料义和团之乱又起,到处骚扰,引发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又是赔款累累,苦不堪言。
此文预言:清朝末期,战乱频频,有如洪水泛滥,一波乍平,一波又起。正如太平天国之乱、中法战争、中俄战争、英法联军回变之乱、拳匪之乱、及八国联军。一波接一波,灾祸连连,苦不堪言。
清光宜向汉中看
清为满清,同时为清除之意,「清光」有清除满清之意。
全文之预言:一则、当汉中有人起兵作乱时,将是清朝灭亡的时候。一则、清朝灭亡后,很可能又是群雄并起,而起兵于汉中者,将是群雄之王。正如***武昌起义后,在武昌成立国民政府,后迁都南京,完成北伐,统一中原。
「清光」为双关语,同时隐喻清末的贫穷、负债之象。
清末列强入侵,屡战屡败,连连割地赔款,光绪已成为史上最穷的皇帝,不但赔光八代祖宗留下的基业,而且负债累累。
八国联军之败,光赔款高达四百五十兆两(分三十八年清偿,息四厘,本利共计超过千兆两)。这么庞大的债务如何清偿?(周文建注:兆,百万。四百五十兆即四点五亿)
正如末句的预言:清光债务,只有期待汉中崛起的新主了。
第五首诗预言:儿皇帝轻松入关,不动干戈,却建立了大清皇朝。清朝年间,与外国关系密切,不但开放海口通商,更开放边疆之贸易。
太平天国之乱,有如洪水猛兽,生灵涂炭,清朝元气大伤,不料一波波的战争,内乱外患,接连不断,终致大清气数衰竭。而且预言清朝来到「光」字的皇帝时(光绪),将留下大笔债务,而耍清光这些债务,只有期待汉中崛起的新主了。
《梅花诗》详解(六)
漫天一白汉江秋,
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
金乌起灭海山头。
漫天一白汉江秋
「汉江秋」汉江逢秋,以季节的变化,隐喻朝代的更替外,同时隐喻:往后就是汉人的江山,汉人的岁月了。「漫天一白」为天空一亮,隐喻一夕变天之意。(周文建注:漫天一白,指***青天白日旗)
此文预言:一夕变天,汉人将继统天下。
除了上述的解读外,还有其典故:武昌起义原定於十月十日清晨,一些新军将参加wuzhuang革命,不料十月九日傍晚,却有人说:「明早发难的事,似乎已走漏风声」。惊慌之中,有人提议,不如现在立刻动手,于是约于晚饭后不久,开始枪声大作,一阵混战,到了清晨,天空一亮时,武昌督府已被革命志士攻陷,城头上已飘起革命党的党旗。正如此文之预言:天空一亮,一夕变天。
而且此飘扬城头的旗子,正是青天白日的「漫天一白」。
憔悴黄花总带愁
此文当喻言民初的情景。「憔悴黄花」指黄兴带领的革命同志推翻满清后,虽成立了国民政府,但有如憔悴的黄花,在军阀割据的局面下,虽完成北伐,短暂统一中原,但国共相争又起,且日军压境,国民军在内乱外患中,将难图大局,功亏一柜。
此文以「憔悴黄花」喻言:民国初年将有一个凋零夭折的政权如国民政府。
吉曜半升箕斗隐
此句当指日军侵华。吉曜为美丽的阳光,美丽的太阳。半升当指辰时时分,此时阳光特强。箕斗为农具。一般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文却说:太阳升起后,拿了农具(畚箕、米斗等)去休息,去隐藏。
此文隐喻:日军侵华,锐不可挡,犹如初升的太阳,无法面视只有避开,才不为所伤。(正如国民政府避入蜀川,逃过世纪浩劫。)
金乌起灭海山头
金乌为太阳,隐喻日本。此文以太阳的自起、自落,来形容日军侵华的结局。正如,日本遭受美国原**攻击后,立刻宣布无条件投降,自动将其庞大的军力,撤离。
第六首诗预言:清朝的灭亡,有如一夕变天。江山易主后,汉人继统天下。而推翻满清者,正是青天白日旗的***。但国民军有如憔悴的黄花,群雄併起中,争战不断,却又逢外寇入侵,在内忧外犯中,愁云惨雾,难图大业,功败垂成。
又逢日军进占中原,锐不可挡,只有逃避一途,但其有如太阳的升沉,自起、自落,终将还我河山。
《梅花诗》详解(七)
云雾苍茫各一天,
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
还有胡儿在眼前。
从前面的解读,可以看出梅花诗每一首诗,均各预言一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
而来到民国,却发生了国际战争,因而分成两首,第六首预言民国初年,第七首预言民国末年。
此第七首诗,应该是民国末年的预言。对照推背图及姜太公万年歌;
姜太公万年歌预言:民国一百九十年以内,是民主时代。尔后将演变成战国群雄的诸候zhengzhi,民国两百九十年后,将发生严重的战争。
推背图则预言:民国一百四十年后,富强,称霸天下。一百九十年后,军事政变,军王称帝。尔后fenlie成八个小国(对外仍是一个)。民国三百年左右的甲寅年,将发生核子战争,人类大量死亡。
梅花诗第七首之诗文,对照之下,亦大致相近;
云雾苍茫各一天
「各一天」当指各有一片天,此时应为fenlie的局面。正如推背图第四十九象之预言诗文:「八牛牵动分南分北分东西帝王称兄弟纷纷是英豪」。
「云雾苍茫」,天空一片苍茫,漫天笼罩著一股不祥的晦气,愁云惨雾,战云密佈。隐喻:随时有发生战争的可能。
可怜西北起烽烟
文意非常清楚,西北开始发生战争。可怜,当指百姓无辜,死伤惨重。以现代武器威力之猛烈,死伤必然非常惨烈。
东来暴客西来盗
东来暴徒,西来强盗,除了喻言一场混战,战况激烈外,不无东西夹击,劫数难逃之意。
推背图预言:「时穷则变,水火相战,白米盈仓不值钱。」其解读为:
太平的日子已到了尽头,时局大变,水火相战,人类大量死亡白米盈仓没人要。
还有胡儿在眼前
胡为北方异族之通称,亦为不清楚,不明事理之意。
此句与上一句连贯,可解读为:东西夹杀之外,还有蛮人恶煞在眼前,强调难逃一死,必死无疑。
梅花诗的诗文中,常崁入一位关键性的人物,「胡儿」或许指某人姓胡,对照推背图之预言,当时已fenlie成八个小国,或许「胡儿」,指某国主姓胡,当其儿子掌权时,将在国内发难,加上国外的东西夹击,一场混战中,带来了人类的浩劫。
此文为双关语,其还可解读为:人都死光了,只剩一些胡儿,不知大难临头,不了解时代浩劫已经来临的儿童,尚存人间。
刘伯温之预言:「父死无人」一些父字辈都死光了。
推背图预言:核战前,部份孩童及妇女,将避居山头及山洞内尚能逃过一劫。
此第七首诗预言:民国末年,将呈fenlie局面,战国群雄,水火不容,刀兵相向,战云密佈,愁云惨雾,毁灭性的战争,将带来人类的浩劫。
西北起战火,大祸临头,劫数难逃。人民无辜,大量死亡。只剩下一些即早避难的儿童及妇女,存活人间。
《梅花诗》详解(八)
如棋世事局初残,
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如棋世事局初残
如果把世间事物,以下棋来作比喻,此时将是初残的局面。(所谓初残,一则残缺不良,到处零乱不堪。一则人口大约只剩三分之一,而且只剩一些老弱妇孺)。
此第八首梅花诗,当喻言核战停息后之情景。核战之后,人间文明、建设、产业,已破坏殆尽,大约仅剩三分之一未遭破坏,或许人口也只剩三分之一。
共济和衷却大难(周文建注:为了抵御大灾难,人类必须和衷共济)
却,为去除。却大难,应为了却这场灾难,清除这些残破的家园。
「却大难」应为双关语:要了却核战后遗留下来的灾难,太难了。
「共济和衷」,当指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团结,和平共荣,隐喻将有一段太平日子。同时隐喻:有一段共和zhengzhi的日子
刘伯温之诗文:「父死无人,兄弟抬」兄弟为昆仲,或许隐喻昆氏上台后,将分成数个区域,采行共和zhengzhi,彼此有如兄弟。
推背图称:「阴阳和化以正 后见尧舜」当天地核尘落定,日夜调顺,阴阳调和后,的历史将再从尧舜之「禅让zhengzhi」开始。
刘伯温的诗文与推背图,融合后之解读为:核战之后,历史将再度出现禅让之治。昔日大禹治水,采「分流疏导」终能奏效。而此时可能有一昆氏上台后,亦将提出「分区共治」,有效的整治了残破不堪的家园。而且将再行禅让,两代明君,治国有功,传为佳话。
豹死犹留皮一袭
豹虽死了,但还留下一袭华丽而保暖的好皮裘。隐喻:核战严重的破坏下,人们还是保藏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种子、基因等等。
最佳秋色在长安
战后,万事万物破坏殆尽,满目沧夷,久久难以重见荣景。此时的景象,只能以秋景来形容之。而此时人间最好的景色,则是:在长期的和平下,人民安居乐业。(周文建注:长安,当指西部,因为东部发达地区在核战中被破坏殆尽,西部落后地区反而未遭受太大破坏。妻子同修之佛子们,亦选择山西终南山为出家之处)
推背图称:「重见中天新气象,卜年一六寿而康」,再见盛世景象,大约要一百六十年以后。而这一百六十年内,人民将享福寿安康的日子。
第八首梅花诗预言:核子大战后,大家携手合作,共同收拾残局。还好在核战的破坏中,人们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种子、基因等等,人类在艰困的环境中,将重新塑造长期祥和的社会。
《梅花诗》详解(九)
火龙蛰起燕门秋,
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
连宵风雨不须愁。
火龙蛰起燕门秋
火龙为火炮,蛰为蛰伏、冬眠。「火龙蛰起」,当指蛰伏很长一段时间,未再发生的战争又开火了。燕门当指燕门关。
此文隐喻:经历一段长治久安之后,燕门关外,又有异族兴兵作乱,往后又要过一段哀愁的日子了。
原璧应难赵氏收
春秋时代,秦国觊觎赵国的国宝「和氏璧」,愿以十五个城池作为交换,但取得宝玉后,秦国背信。藺相如一番口舌,向秦国要回和氏璧,「完璧归赵」传为佳话。
此文「完璧难归赵」喻言:外寇兴兵,就是为宝玉而来,外寇入侵中原,将极尽其所能,搜刮掠夺中原的各种宝物。
一院奇花春有主 连宵风雨不须愁
解读为:一院珍贵的奇花,引来盗贼的觊觎,虽经连夜的盗取与蹂躏,但春院有主,赶走盗贼后,随即将之复原。「春有主」或许崁入一位明主,其姓名中有个「春」字。
此文隐喻:贼寇进犯中原,一些宝物、机械、科技设备、财物等,大量被搬走,但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复兴中原,再造美丽家园。
此段对照推背图,与「韩国进犯中原」之预言相近。
推背图第五十二象之诗文为:「慧星乍现,不利东北,瞻彼乐国,蝺蝺何之」
其解读为:东北出现煞星,一群贼寇,觊觎乐土,长驱直入,进佔中原。
推背图另有诗文:「门外客来终不久,吴楚依然有帝王」。其解读为:来自东北的异邦贼寇,虽入侵,但为时不久,江南一带将出现明君,没多久即赶走外寇,再建中华基业。
第九首预言:异邦入侵,犹如盗贼一般,国内一些财物、宝物、及现代机械设备等各种重要物资,将被大量掠夺,然而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赶走贼寇,再造中华基业。
《梅花诗》详解(十)
数点梅花天地春,
欲将剥复问前因。辰中自有承平日,
四海为家孰主宾。
数点梅花天地春
数点梅花诗,看尽人间几回春。即由梅花诗中,可以看出,人间万事万物的成败兴亡,悲欢离合,有如春来春去,交替循环。
欲将剥复问前因
「剥复」一则为一再分析、解析。一则为剖开与复原,即分与合。(周文建注:剥,复,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剥代表事物开始衰败,复代表食物开始恢复生长)此文可解读为:若要一再剖析人类的分分合合,问其原因,及最后的结果将如何?
辰中自有承平日
世界自然将会出现天下太平的日子。
四海为家孰主宾
四海一家,世界大同,谁都可以是主人,谁都可以是宾客。
第十首诗预言:人类的历史,不断在战争与和平的演变中,在分分合合的交替中,循环不止,最终将如何呢?
答案是:最终将进入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四海一家,不分主宾的太平盛世。
对照推背图最后一象(六十象),也有相近的预言:人类社会在历经第三次世界大战(约西元2214年),及第四次世界大战后(约西元2500年后),将进入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诗文为「天下一家,红黄黑白不分明,东南西北尽和睦」。即不分人种不分地域,天下一家,世界大同。
以上由宋朝邵康节先生之梅花诗,可以看出,每首四句诗文,已叙述了一个朝代的兴起与衰亡,十首诗文,共预言了两千年的历史演变(约西元500年至西元2500年),其诗文用字精辟意境高深,正反应宋代诗词的超凡与精美。(周文建注:诗词的文学水准很高,而且其中蕴含哲理,并意蕴双关)
邵康节的梅花诗,着重意境的描述,其短短几个字里,不但暗藏玄机,而且对时代变迁的形容刻划,更是诗中有画,词中有典故。
从以上梅花诗预言之精辟,更可看出中华文化之精华,及玄学之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