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

申时

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申时是几点

申时是15点~17点。

古代将一昼夜一般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扩展资料:

古代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比如子鼠丑牛、寅虎巳蛇等。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

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十二时辰制,在我国古代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将其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申时

申时是几点到几点?

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制

  1. 子时 (23时至01时)

  2. 丑时 (01时至03时)

  3. 寅时 (03时至05时)

  4. 卯时 (05时至07时)

  5. 辰时 (07时至09时)

  6. 巳时 (09时至11时)

  7. 午时 (11时至13时)

  8. 未时 (13时至15时)

  9. 申时 (15时至17时)

  10. 酉时 (17时至19时)

  11. 戌时 (19时至21时)

  12. 亥时 (21时至23时)

申时是什么意思

古时

今时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子时23:00~1:00鼠,鼠在这时间最活跃。丑时1:00~3:00牛,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寅时3:00~5:00虎,老虎在此时最猛。卯时5:00~7:00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辰时7:00~9:00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巳时9:00~11:00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午时11:00~13:00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未时13:00~15:00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申时15:00~17:00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酉时17:00~19:00鸡,鸡於傍晚开始归巢。戌时19:00~21:00狗,狗开始守门口。亥时21:00~23:00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点击阅读全文

郑重声明:本文《申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