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是指在夏历中有闰日以及在农历年份中有闰月的年份。我国沿用的公历纪年与太阳回归年有偏差,时间长了偏差越来越大。为了缩短弥补这个偏差,我国公历纪年在不断地观察和总结中发现了置闰的方式,以此来缓解太阳回归年与公历纪年的偏差。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周期是如此。我国常用的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了将近0.2422 天。这样看起来误差很小,但是年年积累下去,每四年就能误差约一天。把这一天加到二月底,也就是让二月有了二十九号。二月日期的这种特别之处,使得二月二十九号出生的朋友们苦恼于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这样的置闰方式使当年的全年长度为366天,到了这样的年份,我们就称之为闰年。也可以这样说,当某一年的二月有二十九天的时候,这一年就是闰年。按照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四百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在农历置闰法中,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
与闰年相对的就是平年,那什么是平年呢?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而且必须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才叫做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所有年份就是平年。打个比方,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不是四百的倍数,因此它们是平年。2000年是四百的倍数,所以它是闰年。
总的来说,闰年的计算方法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千年不闰,四千年再闰;万年不闰,五十万年再闰。
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古代出现的并沿用至今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编制的。当时并没有人提出每年要多计算0.0078天的问题,因此,在儒略历使用的年间,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累计一共多出了10天。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下令整改,将1582年10月5日直接认为修改为10月15日,把这十天的空隙给弥补上了。弥补完之后,教皇便下令推出新的闰年规定。从此以后,平均每年长度变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
夏历的平年只有354天,比12个朔望月少了0.3671天,为了让每个月的初一与每个月的月朔重合,规定每三十年之中有11个月的年底增加一天,也就是说这一年的年历有355天,这一年是闰年。阴阳历的其中一种就是古代使用的农历,它的特点是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亮的月亏而定,一年以十二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个回归年少了将近十一天。为了使农历历法与回归年相匹配,我国历法规定每隔两年到四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增加的是几月被称为闰几月。再加有闰月的这一年共有十三个月,年数时长为384天或385天,这样的年份也成为闰年
闰年的大致情况就是如此,需要注意的就是闰年与平年的区别。闰年是能被4整除的年份,相反,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平年了。历法独成体系,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关于闰年的意思,我们就说到这。